地源熱泵機組如何進行日常維護?
時間:2022-02-22
點擊:
177
一、 調試前準備工作
1、 編制執(zhí)行系統(tǒng)測試及平衡的人員組織表,相關主要人員須具備本項目測試、平衡的能力,有過多個項目空調系統(tǒng)調試的經驗;
2、 編制系統(tǒng)測試及平衡的計劃時間表;
3、 編制系統(tǒng)測試及平衡所擬定的步驟、分階段、分系統(tǒng)測試、平衡方案及報表形式;
4、 編制測試及試運行所采用的儀器、儀表清單并確保所有測試儀器、儀表在允許計量周期內;
5、 檢查地源熱泵機組、新風機組、水/水熱交換器、水泵、土壤換熱盤管、地板輻射盤管、毛細管、分集水器、閥門等的制造廠內測試結果證明文件(復印件)及建造期間工地測試證明文件(復印件)包括風管系統(tǒng)的氣密性試驗、漏光試驗,水管系統(tǒng)的壓力試驗,新風機組、水泵、風機盤管設備的單機試運轉試驗等以證明其具備調試條件;
6、 當室外條件接近設計條件時始能進行有關系統(tǒng)的測試、調節(jié)及平衡。
二、 初步調試預檢查的要求
1、 檢查所有包括在本空調系統(tǒng)范圍內的設備及裝置,必須在調試工作前徹底進行清潔、潤滑和檢查,將所有遺留在風管系統(tǒng)、水管系統(tǒng)、電動機和設備上的建筑廢料雜物一一清除,以保證系統(tǒng)運行的可靠性;
2、 同時所有管道須徹底沖洗,務求將管道內所有外來雜物沖去;
3、 須對所有自動控制元件、控制系統(tǒng)的功能、聯(lián)鎖控制和安全裝置進行檢查確保操作正常;
4、 所有的閥門、風閥、開關、控制元件等已作調校和可投入正常服務,而閥門須確保能緊密閉合;
5、 所有儀表均經精確調校及易于讀數(shù);
6、 所有主要系統(tǒng)設備調試如須原廠技術人員在場時,則其相關技術人員必須在場。
三、 分階段、分系統(tǒng)調試、平衡方案的要求
1、 測試、平衡要求
1.1 風量平衡
1.1.1 調校風機以達到總風量的要求;
1.1.2 在主管和支管采用皮托管(pitot tube)沿風管的橫切面橫向來回移動來測量風量,可配搭斜管壓力表或迷你壓差表進行測量。完成測量和調校后將所有測試孔用蓋塞密封;
1.1.3 采用直接讀數(shù)風速表度量所有送風口或進風格柵、散流器的風量;
1.1.4 用風量調節(jié)閥調節(jié)各支管的風量以達到風量平衡的目的,在調節(jié)工作完成后須在調節(jié)風閥上做好位置記號;
1.1.5 不可利用風口的導向葉片、格柵等作為風量調節(jié);
1.1.6 在完成每個格柵的風量調節(jié)后,于正式使用時再調節(jié)格柵的導向葉片方向以達到最好的送風分流效果。
1.2 水流量平衡
1.1.1 采用環(huán)孔管或手提式水流量表度量及平衡水流量;
1.1.2 在調節(jié)和平衡水路系統(tǒng)時,須將自動控制閥門調校,讓全負荷流量通過盤管;
1.1.3 度量水壓差以判斷水泵的流量;
1.1.4 用平衡調節(jié)閥或自動流量控制閥進行調校水路系統(tǒng);在調節(jié)工作完成后,須在各平衡調節(jié)閥刻上位置記號;
1.1.5 調校平衡后,記錄所有循環(huán)水泵的電流量。
2、 分階段、分系統(tǒng)調試方案
1.1 地源側土壤換熱器子系統(tǒng)
1.1.1 按規(guī)范要求進行完全管道回路的沖洗;
1.1.2 補充回路內水量至設計工作壓力;
1.1.3 啟動循環(huán)水泵,對水泵、土壤換熱器盤管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進行流量平衡、壓差調試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調試后數(shù)據(jù)。
1.2 置換新風子系統(tǒng)
1.1.1 檢查新風機組工作是否正常,風管系統(tǒng)所有風閥應處于全開啟狀態(tài);
1.1.2 調試新風機組的進風、送風、新風量、排風量,使達到設計要求,在調節(jié)工作完成后在調節(jié)風閥上做好位置記號;
1.1.3 調試所有送風口、回風口風量,進行風量平衡,使達到設計要求,在調節(jié)工作完成后在調節(jié)風閥上做好位置記號;
1.1.4 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進行新風機組、送/回風口調試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調試后數(shù)據(jù);
1.1.5 對有正壓要求的空調房間進行壓力測試并記錄數(shù)據(jù)。
1.3 地板采暖子系統(tǒng)
1.1.1 按規(guī)范要求進行完全管道回路的沖洗;
1.1.2 補充回路內水量至設計工作壓力;
1.1.3 啟動循環(huán)水泵,對水泵、地板采暖盤管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進行流量平衡、壓差調試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調試后數(shù)據(jù)。
1.4 毛細管輻射子系統(tǒng)
1.1.1 按規(guī)范要求進行完全管道回路的沖洗;
1.1.2 補充回路內水量至設計工作壓力;
1.1.3 啟動循環(huán)水泵,對水泵、毛細管盤管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進行流量平衡、壓差調試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調試后數(shù)據(jù)。
1.5 空調系統(tǒng)聯(lián)合運行
1.1.1 首先檢查整個空調系統(tǒng)房間密閉性,保證空調運行時房間為正壓;
1.1.2 啟動地源側土壤換熱器子系統(tǒng)、置換新風子系統(tǒng)、毛細管輻射子系統(tǒng)(夏季)/地板采暖子系統(tǒng)(冬季);
1.1.3 確定各子系統(tǒng)運行正常后,啟動地源熱泵主機;
1.1.4 調試地源熱泵主機,設定機組負荷側進/出水溫度,將房間溫度控制設定在設計溫度,使達到設計要求;
1.1.5 設定水/水換熱器二次側溫度、流量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測試數(shù)據(jù);
1.1.6 調試地源側土壤換熱器子系統(tǒng)、置換新風子系統(tǒng)、毛細管輻射子系統(tǒng)(夏季)/地板采暖子系統(tǒng)(冬季)的流量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調試數(shù)據(jù);
1.1.7 調試新風機組進/出水溫度、水流量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測試數(shù)據(jù)(冬季要求啟動加濕裝置);
1.1.8 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測定送風口相應編號的出風溫度,并記錄測試數(shù)據(jù);
1.1.9 按本文第五條報表要求測定毛細管區(qū)域/地暖管區(qū)域1米間距內表面溫度,并調節(jié)系統(tǒng)進水溫度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測試數(shù)據(jù);
1.1.10 測定空調區(qū)域1.5米高空間,1米間距內溫度、濕度,通過綜合調節(jié)新風參數(shù)、毛細管(夏季)參數(shù)、地暖管(冬季)參數(shù)、新風加濕量(冬季)、地源熱泵主機負荷等,使達到設計要求,并記錄測試數(shù)據(jù);
1.1.11 調試平衡、達到設計參數(shù)要求后,全面測定本工程空調系統(tǒng),其地源熱泵機組、新風機組、循環(huán)水泵,水/水換熱器、毛細管/采暖/土壤換熱器盤管、風管系統(tǒng)、各風口、各空調區(qū)域空氣參數(shù)等。
1.6 出具調試報表。
四、 調試結果報表的要求
報表應至少包含下列各項數(shù)據(jù):
1、 所有測量儀器的種類、型號和刻度調校日期;
2、 結論;
3、 調試人員簽字;以及下列要求:
4、 風量調節(jié)平衡報表;
5.1 新風處理機
度量新風處理機組在正常操作條件下運作時,每一分段的風壓差,及有關進/出口的風的狀態(tài),并與廠家提供的技術數(shù)據(jù)作復核。
4.1.1 新風量;
4.1.2 總送風量;
4.1.3 總回風量;
4.1.4 排風量;
4.1.5 送風口靜壓;
4.1.6 電動機操作電流;
4.1.7 風機轉速;
4.1.8 進/出/排風溫度;
4.1.9 機組噪音;
4.1.10 上述9點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、原設備參數(shù)的比較。
5.2 在主風管和主支管所作的風速、風量測試
4.2.1 測點平面圖紙位置及編號
4.2.2 風管尺寸;
4.2.3 測定風速所須的測點;
4.2.4 各測點測定的風速數(shù)值;
4.2.5 風管平均風速;
4.2.6 總風量及測定風量與設計要求風量的比較。
5.3 每個送風及進風口
4.3.1 送風口和進風口的平面圖紙位置及相對應的編號;
4.3.2 風口種類、形式;
4.3.3 有效截面積系數(shù)、內框或接駁頸面積;
4.3.4 實際測定的風速;
4.3.5 實際測定的風量及實際風量與設計風量的比較;
4.3.6 導風片或調節(jié)閥調整的位置。
5、 水量調節(jié)平衡報表;
5.1 新風處理機
度量新風處理機組在正常操作條件下運作時,有關進/出口的水的狀態(tài),并與廠家提供的技術數(shù)據(jù)作復核。
5.1.1 水流量;
5.1.2 進水溫度;
5.1.3 出水溫度;
5.1.4 進水壓力;
5.1.5 出水壓力;
5.1.6 上述5點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、原設備參數(shù)的比較。
5.2 水泵
5.2.1 水流量;
5.2.2 出水壓頭(全流量、設計流量及無流量狀態(tài));
5.2.3 吸水壓頭(全流量、設計流量及無流量狀態(tài));
5.2.4 將測試結果標注在水泵的特性曲線上;
5.2.5 電流(全流量、設計流量及無流量狀態(tài));
5.2.6 上述5點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、原設備參數(shù)的比較。
5.3 毛細管/采暖/土壤換熱器盤管(各分集水器應編號并在圖紙上標識)
5.3.1 各分集水器進/出總管的流量;
5.3.2 各分集水器每路支管的進/出水流量;
5.3.3 各分集水器每路支管的進/出水溫度;
5.3.4 各分集水器每路支管的進/出水壓降;
5.3.5 調節(jié)閥調整的位置;
5.3.6 上述實測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的比較。
5.4 水/水換熱器
5.4.1 一次水側(冷/熱媒)流量;
5.4.2 一次水側(冷/熱媒)進/出水溫度;
5.4.3 一次水側(冷/熱媒)進/出水壓降;
5.4.4 二次水側流量;
5.4.5 二次水側進/出水溫度;
5.4.6 二次水側進/出水壓降;
5.4.7 上述實測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、原設備參數(shù)的比較。
5.5 地源熱泵機組
5.5.1 負荷側冷凍水流量;
5.5.2 負荷側冷凍水進/出水溫度;
5.5.3 負荷側冷凍水進/出水壓差;
5.5.4 地源側冷卻水流量;
5.5.5 地源側冷卻水進/出水溫度;
5.5.6 地源側冷卻水進/出水壓差;
5.5.7 機組全負荷電流;
5.5.8 機組全負荷功率;
5.5.9 機組的安全保護控制;
5.5.10 10%,25%,50%,75%及100%負載時的制冷/供熱量機組讀數(shù);
5.5.11 上述實測數(shù)值與設計要求、原設備參數(shù)的比較。
6、 所有送風口相應編號的出風溫度測定報表;
7、 所有毛細管區(qū)域/地暖管區(qū)域1米間距內表面溫度連續(xù)測定報表及相應的布點平面圖;
8、 所有空調區(qū)域1.5米高空間,1米間距內溫度、濕度連續(xù)測定報表及相應的布點平面圖;
9、 所有空調房間正壓測定報表及相應房間平面圖;
10、 所有空調區(qū)域1.5米高位置背景噪音及系統(tǒng)噪音(風機盤管高速檔)測定報表及相應的布點平面圖。
11、 測定機房噪音的報表。